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


人被賦予了自由意志,可由此來選擇善惡。只能行善或者只能作惡的人,就成了發條橘子 ── 也就是說,他外表是有機物,具有可愛的色彩與汁液,實際上僅僅是發條玩具,由著上帝、魔鬼或無所不能的國家﹝它日益取代了前兩者﹞操縱。徹底善與徹底惡一樣沒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選擇權。惡必須與善共存,以便道德選擇權的行使。
   ─── 安東尼吉伯斯
主角亞歷克斯從無惡不作,後來「被變成」一個邪惡思想依舊,卻對所有惡行無力反抗的怪物── 他確實是「物」。在行為治療裡,醫生(研究人員也許更為貼切)對亞歷克斯使用最簡單的古典制約來改變他的行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洗腦」吧。

洗腦也是一種暴力。當人不能根據思想自由作出行為選擇,他跟一個物件沒大差異。宗教、道德、社會規範甚至政府機制教育制度商業市場,改變/灌輸我們對某些事物的本能反應。洗腦的條子無處不在,有時被硬生生加了幾個發條上了鏈也渾然不覺。

如果說善與惡是互相對立,宗教和科學的敵對關係在發條橙的世界裡更是互不相容。好與壞、善與惡從不是對立,而是一個選擇。

「...在紛紜擾攘的時代裡,沒有信仰的人是難以忍受任何束縛的,大家都喜歡藉著知識以外的神秘力量的探索來滿足自己內心某種曖昧的渴望。」我好喜歡<浮士德>電影裡面現實與夢境交錯的和諧,我們用我們的眼光去看那個世界裡面發生的事彷彿所有事都離奇古怪,但活在那個世界裡的人早已習以為常有甚麼好奇怪。

我們在我們的世界裡從小就被教授很多事情很多數據,常識從來不是常識。當我開始脫離這個世界的固有思想,就發覺自己越來越抗拒這裡。有一天一位outsider出現在我的世界裡,我的世界從此改變。我明白1Q84裡的貓城、青豆與小小人的世界,也許很多作家都透過作品訴說同一個想法:這個世界在發瘋。雖然物理上跟大家身處同一空間裡,但大家的思想世界卻是截然不同。

人的思想均具有侵略性,以自我為中心,合作互相包容是為了配合大環境的改變,共同達成各種目的。發條橙裡的世界 善與惡均是極端地存在。對與錯的價值觀是從教育中學習得來。很多時候我對很多事情都抱觀望態度,因為獲得經過選擇的資訊的我們,幾乎都是被利用為政治把戲的棋子。

要麼完全拒絕,要麼完全介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